浙江宁波:实行“联合执法+信用计分”,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

发布时间:2025-11-20 00:00:00

  浙江宁波在电动自行车管理方面,已构建起“源头智治、门店严管、路面严查”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源头智治:AI赋能智能审核,源头杜绝改装车辆

  “市民原先购买电动自行车后上牌,手机端上传信息后需要在后台进行人工审核,不仅存在审核延迟、市民等候时间长等问题,还存在人工审核误差大、车辆有无改装判定不精准等问题,现在AI智能审核,5分钟就搞定,不仅牌照‘立等可取’,而且改装车在这里无所遁形,工作精准度大幅提高!”在宁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车管所非机动车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宁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车管所非机动车管理中心自2019年建立“非机动车带牌销售”互联网登记上牌模式以来,在2025年4月成立非机动车全域治理AI实验室,5月上线“互联网登记智能审核系统”,将AI智能科技应用到互联网登记上牌、日常交通管理中,迈出源头智治第一步。该系统运用AI技术,对发票、合格证、车辆外观等11类关键申报图片进行自动化比对审核,精准识别车辆是否存在非法改装。截至目前,系统已完成15.3万笔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智能审核,不仅缓解了后台压力,还通过规则库校验拦截不合规业务9000余笔,杜绝了虚假材料、翻拍P图等问题,让2800多家销售门店经营更规范。

  门店监管:联合执法+信用计分,筑牢销售端“防火墙”

  “以前担心买到改装车,现在去门店买车心里有底多了!”家住鄞州区的市民王先生的感受,源于宁波对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的常态化监管。

  据悉,宁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市三区每周开展3次联合检查,其他区(县、市)每周1次,重点核查门店销售车辆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非法加(改)装等行为。对违规商家,存在外形改装的将被罚款5千元-2万元,车速改装则会面临2万元-10万元的处罚。除了溯源查处,还会通过电动车行业协会通报情况,形成行业震慑。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两部门已联合开展执法行动366次,检查销售门店812家,查处存在非法改装问题的门店132家,查获问题车辆472辆(均现场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3月,支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调研推进电动自行车经销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在日常检查中对违规企业实行“计分管理”,一旦计分达到限值,商户将被暂停“带牌销售”登记上牌业务,需限期整改达标后才能恢复。该信用监管系统已于今年10月正式上线试运行。同时,支队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召开全市涉嫌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品牌集体约谈会,对21家经销商18个品牌做出了限期整改要求,有41个电动自行车品牌型号被暂停办理“带牌销售”业务,需到车管所登记服务窗口登记并接受重点查验后才能上牌,从销售端堵住违规漏洞。